王爱国,男,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自1987年7月毕业于湖南医科大学卫生系后,一直从事环境卫生学和环境毒理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研究方向:外源性化合物的神经毒性及其分子机制研究。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核心期刊发表科研论文6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论文20余篇。现为Toxicology、Toxicology Letters、Nurotoxicology、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Fluoride、Apoptosis和Environmental research等国际杂志的特邀审稿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人,中华医学会地方病学分会委员,中国地方病学杂志编委等学术兼职。
教育经历
1982.09~1987.07 湖南医科大学卫生系读大学本科,获学士学位。
1989.09~1992.07 同济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环境卫生学教研室读硕士研究生,获硕士学位。
1997.08~1999.10 德国Ulm大学读博士研究生,获博士学位。
研究工作简历
1987.09~1989.08 同济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环境卫生学教研室从事环境卫生学的教学、科研工作,主要开展有机磷农药对大鼠的毒性作用研究。
1989.09~1992.07 同济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环境卫生学教研室攻读硕士学位,在导师陈学敏教授指导下,完成硕士课题“低硒高镉对大鼠联合作用的实验研究”,对活性氧致机体损伤效应有较深入研究。
1997.08~1999.10 德国Ulm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在导师Andreas Nüssler教授的指导下完成博士课题“Evaluation of different cell culture systems for their suitability to study various aspects of drug metabolism in rat liver cells”,掌握了PCR和Western blot等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和技术。
1999.11~至今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与环境学系从事环境卫生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作为课题负责人已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氟中毒易感性与基因多态性关系研究”(2003.1-2005.12,批准号30271155)和“Fas受体和caspases信号转导通路在氟神经毒性中的作用”(2007.1-2009.12,批准号30671819)2项,省级研究课题“氟、硒在脂质过氧化致DNA损伤中的作用及机理研究”(2001.1-2002.12,批准号2000J072)和“硒对氟致人肝细胞损伤的拮抗及机理研究”(2001.1-2003.12,批准号WJ01513)2项,作为子课题负责人已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低纬度地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其对机体的影响(2005.1-2009.12,批准号40590390)1项。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细胞膜死亡受体信号转导通路在PBDE-47神经毒性中的作用”(2009.01-2011.12,批准号30872081)1项。在环境污染物致机体和细胞损伤效应与信号通路的分子机制研究方面较深入,取得了一些国内外学术界公认的研究成果,已建立了一套成熟的神经毒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具有丰富的科学研究经验和严谨求实的科学研究作风。